孙宗淼;许秀萍;通过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收集三叶青活性成分;借助中药系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对活性成分进行搜索并获取其作用靶标;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病毒性脑膜炎治疗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及“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使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Ontology,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从三叶青中筛选出12个主要活性成分和181个作用靶点;与796个病毒性脑膜炎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86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PPI)中心主要涉及肿瘤蛋白53(tumor protein 53, TP5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 AKT1)、JUN原癌基因(jun proto-oncogene, JUN)、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 IL-1β)等关键靶蛋白. 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乙型肝炎、TNF信号通路、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相关通路.因此,三叶青防治病毒性脑膜炎可能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
2025年03期 v.34;No.151 261-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8K] [下载次数: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