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shoufalist shoufalisttupian shoufalistpage

网络首发

基于RGB和YOLO算法的色敏标签制备及其在草鱼新鲜度检测的应用

李博;徐镌滢;唐颖婕;黄英周;唐颂寒;张迪;杜菲凡;朱烨;曹诗林;曾新安;

草鱼新鲜度的准确评估对于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为解决感官评定和理化指标检测等传统的新鲜度判别方法存在着不连续性和复杂性的问题,本研究以天然色素在不同pH环境下的颜色变化规律作为基础,结合机器视觉技术,使用YOLO进行机器学习,对色敏标签在不同pH下的整张标签和单圆孔标签进行机器学习,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利用基于RGB和YOLO算法的标签识别程序实现了对标签的自动识别和标签圆孔定位以及新鲜度与色泽对应的搞关系.利用机器视觉对草鱼片新鲜度色敏标签进行识别,有效区分了鱼片新鲜程度,对于新鲜和变质鱼片,模型识别准确率分别可达97%和92%.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天然色素标签和机器视觉的肉品新鲜度监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自动化程度,可以为肉品加工行业提供更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

年 期 ;
[下载次数: 2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A-PSO算法的物流车在路径优化中的分析与研究

周艳玲;王子龙;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在路径规划方面有着显著的改进,这些改进包括物流效率安全性。为了降低物流车在配送过程中的成本,以及提高物流车在配送中的安全性,对物流车配送的路径规划进行优化非常有必要。本文针对传统的粒子群算法避障性能差,以及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提出A-PSO算法。A-PSO算法是通过在传统的粒子群算法中加入避障功能,以及通过动态的改进惯性权重,社会因子和学习因子等方法寻找最优路径。本文在仿真软件Netlogo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实验,在仿真的过程中,保证障碍物、起点和终点条件不变,A-PSO算法可以让各粒子识别出障碍物的位置和方向,并有效的绕开障碍物寻找到最优路径,提升了算法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验证了不同障碍物分布下,A-PSO算法的稳定性,为物流公司提供了参考价值。

年 期 ;
[下载次数: 13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蒽酮/苯酚-硫酸法测定紫皮石斛多糖的条件

石雪;唐明华;

研究蒽酮硫酸法和苯酚硫酸法测定紫皮石斛多糖的方法中显色溶液用量、显色温度和显色时间对吸光度值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拟合优化影响人工紫皮石斛多糖测定吸光度值的因素。实验数据显示,用蒽酮硫酸法测定人工紫皮石斛多糖吸光度值时,溶液显色时间影响最大,蒽酮溶液用量次之,显色温度影响最小;而使用苯酚硫酸法进行测定时苯酚溶液用量影响最大,显色时间次之,影响最小的是显色温度。多糖所制备的标准曲线拟合良好,精密度高、稳定好、回收率高,故2种测定方法在优化最佳实验条件下进行,均可作为测定人工紫皮石斛多糖质量浓度的测定方法。使用2种测定方法分别测定铁皮石斛和紫皮石斛多糖的质量浓度时,实验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年 期 ;
[下载次数: 15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食源性鲜味肽筛选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郑文涛;王玉珠;杨雪;柴云美;李珍珠;沐长青;黄艾祥;

鲜味肽是近年来被发现的一类新型鲜味物质,不仅具有很好的风味特性,还具有良好的加工特性和生物活性,成为食品科学领域和食品加工行业的研究热点.传统的鲜味肽分离鉴定方法依靠分离纯化肽组分,成本高、效率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准确性高和预测结果好的机器学习模型已被用于鲜味肽分析和预测,有效克服了传统方法在鲜味肽筛选制备上的局限性.本文综述了不同食品来源的鲜味肽筛选制备技术、呈味机制、加工特性及生物活性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虚拟筛选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鲜味肽高通量筛选、味觉形成机制及其功能活性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旨在为后续鲜味肽制备技术开发、呈味机理以及生物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年 期 ;
[下载次数: 8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滇中川滇高山栎叶片气孔性状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

张小莹;何梅香;迟荣波;尹鹏翔;江国东;王钰雯;刘思一;杨青松;

以滇中地区5个川滇高山栎样地各5株10片叶片为材料,通过6类气孔性状指标测定探究其空间异质性及生态适应性.结果显示,滇中川滇高山栎叶片气孔性状变异系数大,变化范围为6.02%~18.76%,其中气孔相对面积(SRA)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随着纬度和经度的增加,气孔密度(SD)和SRA显著增加,气孔大小(SS)显著降低,且经纬度变化对气孔性状的影响大于海拔变化.数据冗余分析(RDA)和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年均降水量是影响其气孔性状的关键气候因子,气候因子通过土壤中的氮钾含量(AK和TN)发挥效应.滇中地区川滇高山栎通过增大SD、SRA,减少SS、气孔长度(SL)、气孔孔隙长度(PL)的策略来适应高温干旱的环境.

年 期 ;
[下载次数: 5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代谢组学的茯苓皮、茯苓、茯神药效机制研究进展

钟月彤;刘淑琼;黄兴琳;江忠敏;张国琼;杨泽荣;李林哲;贺森;张美;

《中国药典》2020版中收载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作为传统中药至今已使用两千多年,素有“十方九苓”之说,根据药用部位和药效的差异将其分为茯苓皮、茯苓和茯神三部分。代谢组学可以检测生物体系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同时能定性定量分析,常用于研究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综述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了基于代谢组学的茯苓皮、茯苓和茯神药效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茯苓菌核相关药用部位治疗疾病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论依据,让茯苓菌核的相关药用部位得以更好地开发利用,也为揭示中医药发挥疗效的科学内涵提供新思路。

年 期 ;
[下载次数: 24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锅铲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青霞;周兴杨;杨发建;李红玉;赵兴蕊;

以锅铲叶为原料,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为自变量,黄酮得率为因变量,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锅铲叶总黄酮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此外,以维生素C和芦丁为阳性对照,通过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ABTS(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和FRAP(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法)3种方法评价锅铲叶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时间会显著影响乙醇回流提取锅铲叶总黄酮的得率,以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为溶剂,料液比为27 mL/g,61 ℃回流提取42 min,黄酮平均得率可达23.4485 mg/g。提取所得总黄酮对DPPH、ABTS+和Fe3+-TPTZ等均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解析锅铲叶化学成分和活性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

年 期 ;
[下载次数: 32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血塞通软胶囊与三七粉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比较

文茜;刘一丹;杨旭娟;闫东明;龚云麒;唐靓;赵云丽;刘军锋;

比较两种血塞通软胶囊(络泰和理洫王)与三七粉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和断头张口喘息时间测定、双侧颈总动脉伴迷走神经结扎及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再灌注、线栓致局灶性永久及缺血再灌注模型.所有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延长小鼠的常压耐缺氧和断头后张口喘息的时间、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小鼠的存活时间、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再灌注小鼠24 h的存活率及线栓致永久性脑缺血小鼠的生存期,以及减轻线栓致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行为学评分和脑梗面积.两种血塞通软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有明显保护作用,三七粉仅有一定作用趋势;同等临床使用剂量下,两种血塞通软胶囊的作用优于三七粉,但无明显剂量依赖性.

年 期 ;
[下载次数: 7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大语言模型和生物计算的鲜味肽教学与研究专家系统

赵姮蕴;唐颖婕;徐思敏;马静雯;邹栩乐;谢司诺;郑橘辉;曹诗林;李坚;曾新安;

当前,利用大语言模型进行实验教学的案例尚不多见,相关的知识库系统较少.本教学研究将大语言模型与生物计算技术结合,创新性地构建了涵盖鲜味肽全链条研究的专家系统(Chat-Umami),旨在提高鲜味肽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数据整合、分子虚拟筛选的效率.Chat-Umami系统由3个核心部分组成:(1)全面鲜味肽序列数据库;(2)基于大语言模型的鲜味肽知识库和虚拟筛选专家指导系统;(3)基于云计算的鲜味肽虚拟筛选系统.该系统通过简单易用的用户界面系统,帮助研究者快速检索已经发现的鲜味肽序列;根据自身的需求,挖掘食品原料中潜在的鲜味肽;筛选和设计新型的鲜味肽,以推动食品行业提升食品风味品质.本专家系统的实际应用价值在于可提高鲜味肽的研发效率和准确性,实现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推动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年 期 ;
[下载次数: 7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云木香中倍半萜类成分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修饰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杨恒俐;毛泽伟;李艳平;

云木香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和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随着对菊科植物的深入研究,其所含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被不断揭示.系统综述了云木香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烃内酯等,并进一步总结了这些核心成分的衍生物在结构修饰后的药理研究进展,特别是在抗炎、抗肿瘤及调节胃肠功能等方面的作用机制.旨在为云木香及其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与药物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年 期 ;
[下载次数: 6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